這兩天,科技界舉行了一場“盛會”。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中國科學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5月30日在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這個盛會,就是要在我國發展新的歷史起點上,把科技創新擺在更加重要位置,吹響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號角。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領域科技創新,掌握全球科技競爭先機。這是我們提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出發點。 5月31日,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會上10位代表作大會發言,作為唯一的一位國有企業代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董事長高紅衛作了題為《強化科技創新 推進軍民融合 努力突破核心關鍵技術》的交流發言。
發言全文如下:
強化科技創新 推進軍民融合
努力突破核心關鍵技術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努力激發企業創新活力,緊緊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不放松,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圍繞“大安全、大防務”領域以及軍民融合戰略性高技術領域的核心關鍵技術開展系統性創新。 一是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加快“五個新一代”、“四個基礎性支撐技術領域”的技術攻關及應用。把握智能經濟時代特點,以“產品成本不變,性能提升50%以上;或產品性能不變,成本降低50%以上;或導致產業重構的原始技術創新;或導致產業顛覆的跨界技術創新”作為新一代技術的定義標準,發展新一代武器裝備技術、新一代航天發射與應用技術、新一代信息技術及應用、新一代裝備制造技術及應用、新一代材料與工藝技術及應用。確定微系統、信息安全、智能制造、智慧產業“四個基礎性支撐技術領域”,重點突破其核心關鍵,支撐“五個新一代”產業發展。對社會上可獲取的一般技術,則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依靠創新,航天科工掌握了商業航天發射與應用技術、自主可控信息系統技術與集團化運用、強激光與信息激光、太赫茲、量子器件與應用、增材制造、社會安全體系等一批戰略前沿與應用基礎技術,有力地保障了國家安全與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二是加強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為培育世界一流創新型企業積累經驗。運用航天系統工程思想,建立了以決策層、管理層、技術實現層為核心的科技創新管理架構,完善有利于推動創新舉措落實的規章制度體系。2011-2015年集團研發經費占營業收入的平均比例為11.5%,重點支持前沿技術獨立創新、跨研究院的聯合創新,以及自由組合的“雙創”團隊創新。特別設立自主創新基金,支持各類有獨到之處的技術創新概念先導性研究。注重采取新措施,進一步拓寬員工成長通道,挖掘各類人才潛能,激發創新活力。目前,集團45歲以下重點項目總指揮、總設計師、總研究師占比超過30%,建立了13個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 三是強化商業模式創新和管理創新,提升科技創新成功率和促進產業升級的實效。航天科工創新體系建設的總原則是技術、商業模式和管理同步創新(簡稱為“三創新”)。在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工程、武器裝備重點型號任務以及涉及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領域實施11個“三創新項目”,并按照“特殊問題特殊處理”原則,設立17個“三創新特區”,通過實施骨干人員持股、高端人才特殊薪酬、投資審批權限適度下放等政策措施,推動相關產業創新發展。累計形成有效發明專利6602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4項,“十二五”期間獲國家科學技術獎13項、國防科學技術獎234項。 四是主動融入全國乃至全球的科技創新洪流,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航天科工研發、設計、制造、試驗、檢測和產業鏈配套優勢資源為依托,以信息互通、資源共享、能力協同、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為原則,創建我國首個工業互聯網平臺(航天云網),并對接國際智能制造及科技服務業。目前,入駐航天云網的企業超過12萬戶,涉及制造業的各個門類,匯聚社會“雙創”項目近1000項,有力提升了我國制造業服務水平。同時,注重開展群眾性科技創新活動,全集團現有近2000個各類“雙創”團隊,其中前沿基礎探索團隊100余個,武器裝備研制生產技術應用創新型團隊1600余個,軍民融合創新創業團隊300余個,形成了良好的創新氛圍。 航天科工將認真貫徹本次大會精神,以《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為指南,持續深入推進國家級創新型企業建設,加強核心關鍵技術系統性創新,積極推進創新成果轉移、轉化為戰斗力和生產力,為我國如期實現創新驅動發展“三步走”戰略目標作出應有貢獻。 |